|
|
|
|
新 移 民 青 少 年 適 應 性 障 礙 多 利 用 身 邊 資 源 增 強 自 信 | (本報記者)新移民中的青少年群體需要面對適應新環境、克服語言障礙、面對文化衝突等問題,但事實上可能無法及時找到傾訴對象,父母也因缺乏經驗而束手無策。如果此時缺乏自我調節能力,就會產生抑鬱、焦慮等心理問題,心理學上稱為適應性障礙(adjustment disorder)。 青少年心理醫師李昭儀表示,年齡較大的青少年對於自己的心理變化是有感知的,比如患有抑鬱症的徵兆是嚴重失眠、厭食,思想彷彿被不知名的事物糾纏著,無心向學。 她表示經常在每年3月初接受大量學生患者,他們的共同病症都是情緒極其低落,甚至無法參加考試。但當時已經過了退課時間,整個人就會陷入焦慮的深淵。她表示,他們來找她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她給開具證明,證明自己因病不能正常完成課業,以便去學校退課。 李昭儀表示這種情況下是不會根據一兩次的談話,就輕易開出證明,這是不負責任的作法。至於為什麼在3月份出現大量此類案例,她猜測一般5、6月份是各學校開始結業的時間, 3月份如果不能把成績差的科目取消掉,總成績就會很難看。所以青少年群體的心理發病規律,往往與課業安排一致。 對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治療,她指出越早介入越好,而且服務資源隨手可得。因為從小學到大學都提供不僅豐富,而且免費的心理輔導資源。遺憾的是眾多學生及其家長並不知道它的存在,直到病入膏肓需要花錢到診所治療,才從醫生口中得知,本應該儘早向學校尋求幫助,將疾病扼殺在搖籃裡。 另一種情況是患者本身知道學校提供心理輔導,但語言障礙加劇了他們正確表達個人感受和病徵的難度,極有可能再度遭受打擊,使病情更加嚴重。實習記者井雋弘洛杉磯報道
2017-10-17
|
|
|
|
|